完整专业的课程体系
以课程内容为核心,辅以开源硬件,提升知识的迁移性和专业度
课程体系
跨学科PBL创新课程
联合国SDG科创课:基于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气候、能源、健康…),用技术和设计思维解决现实问题
跨学科PBL探究项目:融合信息&工程技术到传统学科或探究单元中,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进行创造
信息&工程技术基础课
掌握数字和信息技术相关工具,锻炼计算思维和逻辑分析,包括软件编程、电子电路、3D建模、网络通讯、人工智能算法和机器人等
研究性课题辅导
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课题研究和孵化。学习使用创新方法和流程,从确立问题、调研、方案设计、项目规划、原型制作、测试迭代、直至完成论文和项目演讲,可作为【研究性学习报告】、IPQ/EPQ或申报国内外各种科创大赛。
信息&工程技术基础课
帮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字和信息技术相关工具,锻炼计算思维和逻辑分析,包括软件编程、电子电路、网络通讯、人工智能算法和机器人等, 为后续创新课程的项目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年级 电子与编程启蒙
通过micro:bit学习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图形化编程,培养计算思维。
3-5年级 Microbit互动花园
通过micro:bit编程和手工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融合的互动设计,创作属于自己的互动花园场景。
3-5年级 Scratch编程
通过由简入难的挑战项目,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挑战Scratch比赛和考级。
6-8年级 Arduino智能硬件电子学会等级考试L3-L4
通过Arduino开源硬件,学习电子电路和编程,在交通灯、智能家居、机器人等多个项目中提升项目创作能力。
9~12年级:人工智能入门(Python)
在基础Python编程的基础上,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机器学习的理论和常见应用,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
跨学科PBL创新课程
以全球可持续发展17个目标为主题,在跨学科的真实问题情境中进行主题探究和创新实践
课程依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以全球现实问题作为探究和创新的主题,融合了
·物理、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概念
·电子与编程、工程设计、3D打印、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技术工具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在跨学科的真实问题情境中建立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的动力。
联合国SDG科创课
健康生活
Health & Wellness
课程围绕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3-良好的健康与福祉,带领学生认识健康对每个人的重要意义以及我们人类目前面临的健康挑战,包括安全问题、疾病和医疗、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等。学生们通过设计制作健康计步器、防跌倒报警装置、仿生机械手、污水过滤器等STEAM项目,学习电子与编程基础知识,体验用工程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最后,学生们将组队自主完成一个创新作品,解决一个健康生活相关的现实问题,并进行路演展示。
可持续社区
Sustainable Community
课程围绕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带领学生认识人类聚居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包括住房紧张、交通运输、弱势群体保护、城市规划和管理、灾难应对、环境保护等。学生们通过设计制作社区道路防撞装置、电动车、智能立体车库等STEAM项目,学习电子与编程基础知识,体验用工程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最后,学生们将组队自主完成一个创新作品,解决一个周边社区的现实问题,并进行路演展示。
气候变化
Climate Change
课程围绕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13(气候变化),结合目标7(可再生能源),带领学生认识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将为人类带来的各种现实挑战,包括自然灾难的应对、森林保护,节约能源,新能源使用,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等。学生们通过设计制作火灾监测与扑灭装置、伐木报警器、智能小屋、风力发电装置等STEAM项目,学习电子与编程基础知识,体验用工程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最后,学生们将组队自主完成一个创新作品,解决一个与主题相关的现实问题,并进行路演展示。
保护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课程围绕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14(水下生物),目标15(陆地生物),带领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包括土地、淡水、海洋的保护,对不同生物的保护、人类发展对生物环境造成的影响等。学生们将通过设计制作动物道路安全装置、智能鸟类喂食器等STEAM项目,学习电子与编程基础知识,体验用工程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最后,学生们将组队自主产生一个创新项目,解决一个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野生动植物影响的现实问题,并进行路演展示。
研究性课题辅导
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课题研究和孵化。学习使用创新方法和流程,从确立问题、调研、方案设计、项目规划、原型制作、测试迭代、直至完成论文和项目演讲,可作为【研究性学习报告】、IPQ/EPQ或申报国内外各种科创比赛。
【竞赛课程】科创课题孵化
以参加白名单/综评类赛事为目标
1对1辅导,每队最多2人
培养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
大幅提升课题学术水准